我科學家實現(xiàn)腦細胞生存微環(huán)境可視
發(fā)布時間:2014-06-24
發(fā)布人:
光明日報
選擇閱讀字號:[
大
中
小 ]
由我國科學家發(fā)明的一項腦研究專利新技術,將為目前陷入困境的腦病治療提供新的思路。日前,這項由北京大學韓鴻賓教授及其團隊發(fā)明的技術,在動物活體上實現(xiàn)了神經細胞生存的微觀內環(huán)境三維可視化成像顯示與定量分析。在中國科協(xié)組織的第76期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上,這引起了與會專家的濃厚興趣。
這項新的腦成像技術轉變了以往只針對腦細胞的研究思路,是一項可對腦細胞生存微環(huán)境進行活體檢測和可視化的專利技術。盡管腦細胞外間隙占據著人腦20%的腦容積空間,但100多年來一直被科學界所忽視。該技術在為神經系統(tǒng)新藥研發(fā)、干細胞治療等提供有效技術手段、為這些治療方法提供理論依據和療效評價方法的同時,可為目前嚴重危害我國人群健康,卻沒有明確治療效果的腦卒中、阿爾茨海默病、帕金森病等病癥的治療研究提供新途徑、新方法。
過去100多年來,腦科學一直以神經元學說為核心理論根基,在腦病認識水平上不斷深入,并取得眾多學術成就。然而,迄今為止,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腦卒中、阿爾茨海默等腦病的臨床治療進展非常緩慢。
有關專家表示,如果這項技術在腦認知與腦病診治研究中能得到普及應用,腦科學研究將進入神經細胞與神經細胞生存微觀環(huán)境并行發(fā)展的新時代。
這項新的腦成像技術轉變了以往只針對腦細胞的研究思路,是一項可對腦細胞生存微環(huán)境進行活體檢測和可視化的專利技術。盡管腦細胞外間隙占據著人腦20%的腦容積空間,但100多年來一直被科學界所忽視。該技術在為神經系統(tǒng)新藥研發(fā)、干細胞治療等提供有效技術手段、為這些治療方法提供理論依據和療效評價方法的同時,可為目前嚴重危害我國人群健康,卻沒有明確治療效果的腦卒中、阿爾茨海默病、帕金森病等病癥的治療研究提供新途徑、新方法。
過去100多年來,腦科學一直以神經元學說為核心理論根基,在腦病認識水平上不斷深入,并取得眾多學術成就。然而,迄今為止,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腦卒中、阿爾茨海默等腦病的臨床治療進展非常緩慢。
有關專家表示,如果這項技術在腦認知與腦病診治研究中能得到普及應用,腦科學研究將進入神經細胞與神經細胞生存微觀環(huán)境并行發(fā)展的新時代。